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重返8000亿 铁路投资青睐中西部

发布时间:2018/8/15 17:54:55

   经过上半年的低迷,铁路建设的好日子又来了。近日一则“2018年铁路投资将重返8000亿元”的消息,再次搅动了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

  8月7日,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总”)人士确认:“在铁路机车车辆投资增长和基建潮加速推进的双重刺激下,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元以上。”当天,包括中国交建(601800)、中国铁建(601186)等在内的多只铁路基建股集体涨停,水泥、钢铁等板块亦涨势不俗。

  按今年年初中铁总制定的计划,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这是自2014年以来中铁总首次下调投资金额。官方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均超8000亿元大关,分别完成8088亿元、8238亿元、8015亿元和8010亿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回落太多,拖累了经济增长。在中央高层多次召开会议、鼓励基建投资的背景下,下半年要增加投资,提振内需,“增加铁路投资,短期内可以增加就业,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未来铁路修好了以后,还能促进商品流通,降低成本”。

  不过,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中铁总这家总资产超过7.72万亿元的庞然大物将不再大包大揽,让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逐步参与城际铁路、支线铁路等项目。

  地方专项债有可能应用至铁路领域

  今年前5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仅1993.43亿元,同比下降8.5%。但6月和7月,这一数字迅速增长,新增投资额接近1800亿元。

  不仅铁路,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的增速也下降明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增速比1–5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

  徐洪才分析,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下滑较快,主要是受去杠杆、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等因素影响,“之前不少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平台的钱都投到了基建领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随后,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徐洪才认为,如果经济下行过快,风险会增大,适当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把经济稳住,带来的风险则相对小些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73亿元。对比今年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的计划规模,将有近1万亿元的专项债券在今年年底前加快发行。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这笔钱主要用于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

  快递物流资讯网首席顾问徐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有可能应用在铁路领域,“目前国家干线的铁路投资基本以国家投入为主,但是城际铁路等,地方财政也会承担一部分”。

  投资主体多元化

  数千亿元的铁路投资资金从何而来?

  7月24日,中铁总发行了200亿元的2018年第十一期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中铁总已经发行290亿元的20年期债券、600亿元的10年期债券以及1310亿元的5年期债券—上述各项累计之后,今年中铁总已经发行了2200亿元的债券。

  根据债券募集说明书,2018年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发行总规模为3000亿元,采用跨年度发行,2018年预计发行2400亿元,其中1221亿元用于铁路建设项目、540亿元用于装备购置、639亿元用于债务结构调整。

  除了发行铁路建设债券,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巨额的铁路建设资金还来自于银行贷款、铁路建设基金、中央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等多个渠道。

  同时,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也参与到铁路建设当中来。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指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

  去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分类分层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形成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社会投资者优势互补的铁路建设新格局。

  据广东铁投集团的内刊《广东铁投》透露,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地方和社会资金权益性占比已超过中央财政资金(即中铁总出资额),达到51%。广东省内的国铁干线资金变化更加明显,上述内刊表示,与“十二五”期间建成项目比较,广东的在建项目中,中铁总的资金占比已经从58%下降至39%。

  广东铁投集团董事长朱耀忠认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今后铁路建设资金的现实选择和必然方向。当前单一的铁路建设回报机制也必然会发生改变,通过“铁路+资源”“铁路+产业”提升项目的综合回报水平,使铁路项目的市场价值让越来越多的外部资本所认知,如此才能形成铁路建设良性循坏效应。

  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背后,是中铁总的持续负债运营,且近年来债务规模越滚越大。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铁总的负债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0437亿元,其中长期借款超过8成,为43118亿元。徐勇表示,铁路部门主要的考核指标是线路运营和开通,没有明确的盈利要求。从长期来看,铁路仍将持续亏损。但他认为,铁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铁路的亏损。“牺牲了铁路一家,成就了很多产业和行业。总体上看,铁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于其亏损效益。”

  重点补短板

  尽管中铁总仍将亏损,但未来几年巨额投资仍是常态。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中西部路网规模达9万公里左右,城际和市域(郊)铁路规模达2000公里左右。上述《规划》并没有给出“十三五”期间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但据报道,中铁总人士表示,要完成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的总投资至少将达到4万亿元。

  今年的铁路投资将花在何处?答案或许就在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考察地点中。

  7月26日,李克强在西藏考察了川藏铁路的施工现场。作为“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川藏铁路总投资2700亿元,目前已具备全线开工条件。李克强表示,川藏铁路将会带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早已看准、迟早要建”的有效投资项目。他强调,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快补齐这个短板,通过扩大有效投资,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川藏铁路是今年我国铁路重点推进的22个项目之一。根据《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重点推进的22个铁路项目里,中西部地区超过了一半,其中8个在西部地区,6个在中部地区。

  与此同时,发达地区也对上马铁路项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以广东为例,2018年广东铁路建设投资额将超过500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5%。根据广东省发改委今年7月印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未来6年广东将新建成19条(段)高铁/城际,进一步加速联通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铁路网络越来越密集,未来更多是补齐缺失的点,“这个点,可能是中小城市,也可能是以前没有覆盖到的一些大城市”。徐勇则总结道,下一步铁路投资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一些偏远地区、贫穷地区出行难的问题;二是战略城市的铁路通行,比如建设京沪高铁复线。

  目前,全国各地仍热衷于建设高铁,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西部地区在客流有限的情况下,不宜盲目建设高铁,这样会过度增加债务负担。他建议,在快速出行方面,这些地区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航空等其他方式来解决。

  赵坚建议,下一步应该对整体的铁路规划做一个调整,多建设一些货运铁路,不能都集中在高铁上。一方面,中央提出了“公转铁”(大宗货物的公路运输转铁路运输),但目前很多铁路并不能直接通向港口;另一方面,我国的高铁只能承担客运的功能,不能进行货物运输,客货混跑容易压坏轨道,造成安全隐患,“如果钱都投向了高铁,就没有钱投给货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