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6 9:29:24
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5年5月,重庆和四川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2016年5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印发;2018年6月,川渝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更是从宏观架构、系统设计、实施路径等各个维度回答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怎么做”等问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多年以来,川渝两省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理念,把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作为最大公约数,在产业发展、项目共建、公共服务等方面打造了区域协作发展的高水平样板。
产城共融
左手连重庆,右手牵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蓝图上,川渝高竹新区是一个产城共融的典型范例,这里也是目前我国唯一跨省域共建的新区。
2013年,川渝高竹新区的前身——高滩园区在广安邻水启动建设,建设的初衷是因为这里距重庆江北机场仅38公里,可以作为承接重庆产业转移的理想片区。如果说前期的设想和规划像一块小石子落在湖面激起些许涟漪,那么到了2019年,这里大刀阔斧的建设场景就像棋子落定,一招一式尽显破局之势。当年,高滩新区开工项目、投产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园区开通了重庆电话区号“023”,开通了直达重庆举人坝轻轨站的客运班车。2020年12月29日,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复设立川渝高竹新区。
川渝高竹新区筹委会党群工作中心主任李佳告诉记者,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园或产业园区,而是一座未来新城,“川渝两地的政策在新区‘任君选择’,就高不就低,什么政策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新区建设,就按什么政策来”。
不难看出,川渝高竹新区正在加快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大改革任务;而成都东部新区则以其极强的扇面辐射效应,成为成渝相向发展最为重要的新兴极核。
白纸画图,平地立城。站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极目远眺,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体城、三岔湖等标志性建筑尽收眼底。自2020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成都东部新区以来,这片风景如画的区域建设如火如荼。
“成都东部新区要形成有别于成都主城区和成渝中部城市的鲜明特色,培植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势能。”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李后强说。
成都东部新区可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实施江海陆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造“东蓉欧”国际陆海联运新通道;建设国际供应链运营中心,集聚金融服务、集散服务、制造采购等多元功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唯一的特大规模新城市开发区,成都东部新区有着极强的后发优势,对承接核心城市功能和发展要素外溢,联动周边区域支撑成渝中部崛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错位、分工、互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川渝两地产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强劲而有力。两地围绕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联合成立了汽车摩托车、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等工作专班,推动战略性支柱产业嵌入式、集群化发展,两地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效显著。
项目共建
“背靠”重庆大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所,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140余项授权受理发明专利。“很多园区可以给政策、土地、启动资金,但我们更需要‘人’。”该公司总经理左志平告诉记者,当初选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落户,是因为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社区可以派驻高级项目经理解决企业在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
让众多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的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服务发展的“速度”与“温度”。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西部(重庆)科学城最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时间。为更好地向企业提供服务,作为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战略平台,重庆高新区用大数据赋能招商,围绕4大主导产业13个精准细分领域“锁定”企业需求,为科学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型企业数量有望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望增至235家。
与左志平有同样感受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蓄水池”效应十分明显。
在人才招引方面,2020年4月,四川与重庆签署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建立区域一体化人才评价制度,出台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在重大项目合作共建方面,随着铜遂人才共育园等4个项目在今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的总投资1.57万亿元的67个重大项目已开工数量达64个,开工率95.5%,累计完成投资1783.7亿元,其中今年将完成660.5亿元。
服务共享
今年1月,川渝两省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共同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六大便捷生活行动,推出16条便民事项,赋予两地群众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就业选择、更亲的人缘关系。
“对于像我这样经常往返于成都、重庆的人来说,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动车,更贴心的是现在成渝城际铁路推出了90天有效的20次乘车计次卡,还可以预约座位,购票手续简化了许多。”家住成都市武侯区泰和二街的余钊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主要负责川渝两地的业务。“现在,重庆、成都主城区公交卡实现一卡通用,方便得很!”
2009年9月26日,“和谐号”动车首次在成渝两地之间开行,标志着西南地区进入高铁时代。今年8月,成渝中线高铁获批,这是连接成渝两市的第4条铁路,设计时速为350公里,项目建成后,成都至重庆50分钟可达。截至今年6月末,成渝城际铁路日均开行78.5对、发送8.5万人次。川渝两省市还在全国率先成功开通了8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
在推进户口迁移便利化方面,川渝已实现省级辖区之间所有户口迁移“跨省通办”。截至今年6月末,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办理跨省“一站式”户籍迁移业务1.2万余人次和2.9万余人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理应发挥带动作用。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廖俊向记者介绍,自2020年7月《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签订以来,成都市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在数据共享利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办理等方面与重庆市展开了深入合作。“目前,第一批95项事项已全部落地落实,第二批115项事项计划于2021年10月底实现通办。”
回望过去,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成渝地区赋予了不同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川渝两地不负众望、聚力而为,坚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随着《规划纲要》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将加快成势见效,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